河南内乡700年县衙完整保存
2023-05-17 02:51:58 吏柯的旅游日记

县衙,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职能机构。衙内的“明镜高悬”自然而醒目,似乎那一声声“威武”仿佛已在耳边环绕了许久。或许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至今还保存有一座十分完整的县衙。

在这里,你可能会从它身上看到故宫的影子,因为它的建筑风格参照了故宫。因此有了“北有故宫,南有县衙”的美称。不过它也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座规模恢宏的 古代官署机构 —— 内乡县衙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简介

被誉为“天下第一衙”的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一个县,总的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衙内院落就有18处,房屋也有260间。

如此规模,很难想象这只是一个县的办事机构。其实古代的衙门建筑风格脱胎于明清古建筑,尤其是古代官职的各个机构的建造布局,都以北京故宫为范本,如此一来, 无论是规模还是样式都充分展现了皇室的尊严。

县衙内不仅保留了明清建筑气势磅礴的建筑特色 ,还有大量的文物留存,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内乡县衙兴建于公元1304年,历经三个朝代的修缮。

走过700多年的春秋, 成为元、明、清之后保存得最完整的县衙院落。 如今,这里是我国的第一座衙门博物馆,如果来这里旅游,相信你会对衙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文物

作为衙门博物馆,县衙内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能够体现县衙政府职能的一块石碑。 石碑上刻着的是象征着县衙如何办事,如何为民请命的就职宣言、反腐宣言。

它起到了一种警醒的作用, 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提醒着他们牢记使命,认真负责 。这座石碑自然而然也成为了最有价值的文物。此碑叫作“三院禁约碑”。

所刻字体为楷书,共五段,1400多字,大部分的字迹依然十分清楚,阅读无碍。它有2.96米高,0.91米宽,在县衙内更是一座十分巨大的碑型建筑,碑首上的“三院禁约”四个大字,深镌碑内,给人无比的震撼之感。

透过这块宣言碑, 你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古人对待职业的崇高追求,也体现了古代衙门守卫一方,护佑人民的坚定决心。

此外,衙内还有另一处比较著名的景点文物,那就是清代的50斤小麦复核斗,是粮行的一种量具。经过实际测量,石斗可以容纳小麦29.4公斤,据记载是由乡知县熊廷基下令制作的量具。

这个石斗如今已经不再被使用了,但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伟大生产智慧 ,尤其是作为一方百姓的领导者,时刻为老百姓解决生产难题,为他们改良生产工具,其行为确实令人称道。

布局

由于内乡县衙是按照北京故宫的布局建造的,所以这里也有十分明显的中轴分布,中轴线布局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建筑设计,也是王道追求的充分体现。 沿着中轴线,依次为仪门、公生牌坊、正堂、二堂、三堂。

在这些中轴线的主体建筑中,最为气派的要数大堂院落里的公生牌坊了。它处于整个中轴线最正中间的位置,是典型的一座官箴建筑戒石铭。

它高约5.2米,宽6.35米,牌坊南面刻有“公生明”三个字, 北面刻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 这座牌坊横跨整个中轴线,视野开阔,而且代表着古代衙门公正廉洁的美好寓意,更是标志性的衙门建筑的佼佼者。

从所篆刻的文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座为民办事的机构,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流传千年的廉洁从政品质代代相传。

除了中轴线建筑,县衙内还有大量的屋舍建筑供职员居住、办公,回廊院落更是数不胜数。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所有职员皆有归属,而且这些建筑配套设施完善 ,俨然是一座运行系统有序、职能完善的政府职能机构。

如果你对我国古代的明清建筑感兴趣,对古代县衙也有很大的好奇心,那么内乡县衙会是一个你不错的选择。 当你行走在这里,这里的一砖一瓦,带你感受这里曾经的人流涌动。

这里每一个人心中所坚守的信仰,依旧是如今我们所追求的美好品德。700多年的光阴,让我们在这里以最初的模样相遇。此刻的你,仿佛已经落入了远去的那个时空,就现在,一起感受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