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来了,我国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试验取得成功。
去年的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了一款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现如今,它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也就是说,这个航天器是通过火箭发射,然后在轨飞行276天,最后自行返回,并像飞机那样着陆。
【资料图】
而对于这个消息,咱们官方的讲述还是老规矩,短短几行字就完事了,连个图都没有。正所谓,字越少事儿越大,可见这次仍然是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东西,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所以大家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它到底长什么样?当然了,这个问题显然还无法回答。
其实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我国曾在更早的2020年9月4日,就进行了这款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首次实验,那次是在轨飞行2天后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是长期在轨道驻留,可见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器的稳定性。
其实美国军方也有一款类似的装备,波音研制的无人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X-37B。它也是先由火箭发射进入太空,然后在地球卫星轨道上飞行,任务结束后进入大气层、自动返回地面,被认为是未来太空战斗机的雏形。并且最高能达到25倍音速以上的速度,常规军用雷达技术根本无法捕捉。
虽然相比之下,X-37B的在轨时间更长,达到了908天。但是X-37B在2010年就试飞了,年头久远,所以我们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包括设计、技术、原材料等各个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我国航天科技也有三步走计划,我们从路线图上可以看到,第一步是火箭动力部分重复使用,第二步火箭动力完全重复使用,第三步是组合动力飞行器。
那么在2021年7月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一年后的2022年8月26日,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飞行试验采用的运载器,经健康检测维护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
很明显,这两次实验都是火箭动力部分,也就是说,我国在这个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
而可重复航天器,应该就是图片上中第二步和第三步背着的小飞机。那么经过两次飞行试验之后,也就是开篇讲到的在轨飞行276天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关于这部分的技术,我国也取得了突破。
这也意味着,距离最终的组合动力飞行器目标,也就是空天飞机,又近了一步。
另外,跟美国的X-37B相比,我们是民用的,他们是军用,出发点就不同,这其实就可以看出差别了。我们的声明中讲的是,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也就是说,未来可以利用可重复利用的空天飞机,实现成本较低的太空旅游或者太空科研。当然,也可以实现军用,毕竟美国的X-37B摆在那,我们也需要有一款可以制衡的飞行器,这点大家不用担心。
总之,中国航天在持续进步,虽然我们一直在做自己,但是美国却是无时无刻不在渲染中国太空威胁论,所以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在航天领域继续奋起直追,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实现我们自己的航天梦。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就可以走在别人的前面,无所畏惧。